北京12月6日电 近期,权益类基金大额分红频现。11月以来,基金单位分红金额最大的前二十只基金全部为权益类基金。此外,债基分红整体规模较大,占基金分红总金额的比重超过七成。
业内人士分析,基金产品分红为投资者提供了“落袋为安”的机会。部分基金分红可能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年终需求,例如由于企业投资者的基金分红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,临近年底机构资金往往有较强烈的分红需求。
密集分红
数据显示,以红利发放日为基准,截至12月5日披露的信息,11月以来共发生562次基金分红,分红金额合计约291.46亿元。有超过90家机构参与分红,广发基金、招商基金、华夏基金、鹏华基金、富国基金、易方达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、博时基金的分红总额均超过10亿元。其中,广发基金的分红金额超过20亿元。
11月以来,权益类基金(含灵活配置型基金、平衡混合型基金、偏股混合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)共计发生120次基金分红,分红总额约为65.07亿元。其中,分红较多的灵活配置型基金、偏股混合型基金、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分别为24.73亿元、15.38亿元、12.84亿元,并且四分之三的权益类基金集中在11月下旬之后分红。
记者统计发现,权益类基金在基金单位分红方面的表现较突出。在11月以来参与分红的基金中,基金单位分红金额最大的前二十只基金均为权益类基金。其中,中融产业升级、国泰价值优选灵活配置A、信诚中小盘A、新华策略精选、工银瑞信美丽城镇主题A、华泰柏瑞多策略A等基金的基金单位分红均超过0.4元。
分红总额方面,华夏上证50ETF以8.73亿元保持领先;工银瑞信美丽城镇主题A、招商核心竞争力A、富国清洁能源产业A、广发制造业精选A的分红金额也相对较多,分别约为6.08亿元、4.35亿元、2.83亿元、2.60亿元,且均为今年第一次分红。
此外,部分权益类基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分红。
债基分红规模突破200亿元
数据显示,11月以来债券型基金的分红次数超过400次,分红金额合计约214.89亿元,占基金分红总金额的比重超七成;中长期纯债型基金、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、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的分红金额相对较大,分别为134.34亿元、46.52亿元、20.20亿元。
具体来看,易方达裕祥回报、广发集源A两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位居债基分红金额前列,两只基金分别于11月7日、11月30日进行分红,分红金额分别为6.84亿元、6.71亿元,此次分红均为两只基金今年的第一次分红。
记者统计发现,11月以来,多数债基仅发生一次分红,而金信民兴C分别于11月3日、11月22日、12月6日进行了分红,这三次累计分红金额约为2.9亿元。数据显示,金信民兴C成立于2017年3月8日,基金经理为杨杰,三季度末的基金规模为22.83亿元。
上海证券分析师刘亦千表示,不同于偏股型基金“止盈”“减仓”的分红含义,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债券型基金分红,可将红利从企业利润表的“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”科目调至“投资收益”科目,实现由“浮盈”向“实盈”的转变,并且能在规避赎回费的前提下,带来实打实的现金流入,提高资金利用的灵活度。
满足投资者的分红需求
分析基金分红的原因,刘亦千认为主要涉及:按基金合同约定分红政策;满足投资者分红需求,比如根据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,企业投资者的基金分红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,接近年底机构资金往往有强烈的分红需求;反映基金经理观点,比如预期市场波动加大,或者基金规模过大,可以通过分红措施来降低风险暴露;通过定期分红提升投资者体验等。
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表示,分红次数的多少并不与基金业绩的好坏相关,有些基金可能受合约的影响,或者为了满足投资者“落袋为安”的需求,在获得收益之后就给投资者分红;也有一些基金可能更倾向将收益进行再投资,所以基金分红涉及的因素较多,不能作为评判基金业绩好坏的标准。
招商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朱红裕表示,未来经济主要托底在于稳定内需,只有需求起来,上下游产业链才能有所支撑。从投资方向来看,消费、医药以及科技板块的计算机、军工等均值得关注。
广发制造业精选基金经理李巍表示,目前来看,美债利率继续超预期加速上行的概率不大,美联储加息冲击最大的一波影响可能已经过去。随着经济全面复苏,很多行业都有机会。其中,高景气赛道要看交易结构有没有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