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财经北京8月15日电(安娜、谈瑞)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虽然7月份服务业恢复的势头有所放缓,但是整体来看,服务业继续恢复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,随着服务业调整转型,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带动,服务业恢复向好有不少有利条件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,服务业已经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。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7月份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.6%,比上月回落0.7个百分点,服务业整体上保持了恢复态势,但是恢复势头有所减缓。
付凌晖分析,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,一方面是房地产下行影响,7月份,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0.8%,降幅比上月扩大了3.8个百分点,下拉服务业生产指数1.7个百分点;另一方面是部分接触型、聚集性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。7月份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.4%,比上月回落2.9个百分点。主要受疫情的影响,展览、会展、园区管理等服务活动有所减少。
“但是整体来看,服务业继续恢复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。”付凌晖认为,我国服务业恢复向好有不少有利条件:
一是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显现。疫情背景下,网上购物、线上教育、云旅游等线上服务需求扩大,企业线上服务业务增加,带动相关服务业增长。7月份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.3%,保持较快增长。
二是交通出行服务7月份逐步改善。随着交通物流畅通加快,全国货物周转在改善,暑期居民出行、旅游在增加,也带动了客运量回升。7月份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.3%,上月为下降1.8%,在疫情精准防控的背景下,居民旅行、住宿、外出就餐活动在增加,带动了相关服务业降幅收窄。7月份,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了2.6个百分点。
三是服务业企业预期总体稳定。7月份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.8%,虽然比上月回落,但是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,表明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。在调查的21个行业当中,有16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,其中航空运输、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%。从市场信心来看,7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是58.8%,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,调查的全部行业当中,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,表明服务业企业的信心普遍回升。
“当然,近期国际不稳定因素频现,国内局部疫情有所反弹,对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。”付凌晖说,下阶段,还是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,促进服务需求恢复,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,助力服务业企业脱困发展。同时,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转型,创新模式,提升服务质量,推动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。